必威《202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旨在推动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升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近6年来,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取得较多突破性进展,慢性心衰的分类、心衰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法等也在不断更新,需要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我国心衰患者诊治中,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衰的诊疗水平。基于此,《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以下简称“2024版指南”)[1]正式发布,旨在促进我国心衰诊治和管理的规范化。本文将总结重点,以飨读者。
2024版指南首先对心衰的病因进行了强调,指出心衰是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导致心肌重构是引起心衰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心肌代谢、炎症、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在心衰发生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内皮细胞损伤导致一氧化氮(NO)分泌不足,进而导致NO-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环磷酸鸟苷(cGMP)的细胞信号通路损伤也会对心肌纤维化、心肌重构产生重要影响;线粒体功能损伤也是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1]。
在分类方面,根据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依旧将心衰分为4个阶段:阶段A(心衰风险)、阶段B(心衰前期)、阶段C(症状性心衰)、阶段D(终末期心衰)(见表1),优化了慢性心衰诊断流程图,提高了生物标志物利钠肽水平在心衰诊断中的地位。此外,对慢性心衰的分类也更加细致。指南还强调早期预防心衰,优化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等危险因素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的治疗,2024版指南新增了对新型口服sGC刺激剂维立西呱的具体推荐。维立西呱可作用于NO-sGC-cGMP途径[2],可以不依赖于NO的浓度,直接刺激sGC,同时也可以增加NO的敏感性,通过双重机制刺激sGC产生cGMP,发挥抗炎与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从而使心衰患者获益[3]。
VICTORIA三期研究[4]纳入了5050例高风险的心衰加重患者,相比安慰剂组,维立西呱组的心血管死亡或因心衰住院风险复合终点显著降低,相对风险减少10%(35.5% vs. 38.5%;HR 0.90;95%CI:0.82~0.98;P=0.02),主要复合终点年绝对风险(ARR)显著降低4.2%必威,需治疗病例数(NNT)=24,即每治疗24例患者每年就能减少1例主要终点事件,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此外,维立西呱组症状性低血压及晕厥的发生率无显著增加必威。
总体而言,VICTORIA验证了维立西呱能够通过作用于NO-sGC-cGMP通路机制给当前未达到理想效果的心衰治疗带来多种获益,为心衰多通路联合管理打开了新局面。2023年12月13日维立西呱准入我国新版医保目录,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执行,意味着患者治疗负担将显著降低,能够惠及更多心衰患者。
关于心衰常见合并症的处理,2024版指南对房颤必威必威、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贫血与铁缺乏症等心衰的合并症管理进行了更新,此外还新增了恶性肿瘤、心脏淀粉样变的处理策略。指南强调当ACEI/ARB、ARNI或SGLT2i开始使用时,肾小球滤过压的降低可能会增加血清肌酐,这通常是短暂的,坚持使用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降低肾功能恶化速度。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版)》为心衰的防控与管理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丰富了心衰诊疗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框架。期待临床能进一步落地指南,不仅严格执行其中的规范流程必威,更能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挖掘并验证更为高效、安全的心衰治疗途径,为患者带来更加个性化、科学化的治疗策略。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